
測試探針不用材質也有不同的場景差異
文章出處:常見問題 責任編輯:深圳市華榮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量:- 發表時間:2025-09-08 00:00:00
按表面鍍層劃分:場景差異
探針鍍層主要作用是降低接觸電阻、提升耐腐蝕和耐磨性,不同鍍層適配不同環境與測試需求。
鍍金(Au)鍍層:
接觸電阻極低(≤50mΩ),化學穩定性極強(不氧化、不生銹),耐磨性較好,適合精密與高可靠性場景,比如半導體芯片、IC引腳、傳感器等精密電子測試(需穩定低電阻),射頻模塊、5G設備等高頻信號測試(減少信號衰減),工業控制設備、汽車電子等潮濕/腐蝕性環境測試(防氧化生銹),以及醫療設備、航空航天等高可靠性測試(需長期穩定)。
鍍金(Au)鍍層:
接觸電阻極低(≤50mΩ),化學穩定性極強(不氧化、不生銹),耐磨性較好,適合精密與高可靠性場景,比如半導體芯片、IC引腳、傳感器等精密電子測試(需穩定低電阻),射頻模塊、5G設備等高頻信號測試(減少信號衰減),工業控制設備、汽車電子等潮濕/腐蝕性環境測試(防氧化生銹),以及醫療設備、航空航天等高可靠性測試(需長期穩定)。
鍍鎳(Ni)鍍層
硬度高(可提升耐磨性),成本低于鍍金,接觸電阻中等(≈100-200mΩ)且能防氧化,適合低頻、低精度場景,例如普通PCB板通斷、插件引腳測試(對電阻要求不高),測試治具反復使用等高頻插拔頻次場景(靠鎳提升耐磨),以及消費電子組裝線等干燥、無腐蝕環境測試(無需抗強腐蝕)。
鍍銠(Rh)鍍層:
硬度遠超金和鎳,耐磨性頂級,化學穩定性強(抗硫化、抗腐蝕)且接觸電阻低,適合極端與超精密場景,比如微波設備、衛星通信等超高頻信號測試(需極低信號損耗),工業傳感器、汽車發動機周邊等極端環境測試(耐高溫、高濕、含硫化物),以及半導體晶圓測試、芯片老化測試等超高頻次插拔場景(需數萬次耐磨)。